液晶顯示屏,英文簡稱為LCD全稱是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屬于平面顯示器的一種。用于電視機及計算機的屏幕顯示。該顯示屏的優(yōu)點是耗電量低、體積小、輻射低。
液晶顯示屏使用了兩片極化材料中的液體水晶溶液,使電流通過該液體時會使水晶重新排列達到成像的目的。
在TN與STN型的液晶顯示器中,所使用單純驅(qū)動電極的方式,都是采用X、Y軸的交叉方式來驅(qū)動,如圖2所示,因此如果顯示部分越做越大的話,那么中心部分的電極反應時間可能就會比較久。而為了讓屏幕顯示一致,整體速度上就會變慢。講的簡單一點,就好像是CRT顯示器的屏幕更新頻率不夠快,那是使用者就會感到屏幕閃爍、跳動;或著是當需要快速3D動畫顯示時,但顯示器的顯示速度卻無法跟上,顯示出來的要果可能就會有延遲的現(xiàn)象。所以,早期的液晶顯示器在尺寸上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并不適合拿來看電影、或是玩3D游戲。
為了改善此一情形,后來液晶顯示技術(shù)采用了主動式矩陣(active-matrix addressing)的方式來驅(qū)動,這是目前達到高數(shù)據(jù)密度液晶顯示效果的理想裝置,且分辨率*。方法是利用薄膜技術(shù)所做成的硅晶體管電極,利用掃描法來選擇任意一個顯示點(pixel)的開與關(guān)。這其實是利用薄膜式晶體管的非線性功能來取代不易控制的液晶非線性功能。如圖2,在TFT型液晶顯器中,導電玻璃上畫上網(wǎng)狀的細小線路,電極則由是薄膜式晶體管所排列而成的矩陣開關(guān),在每個線路相交的地方則有著一弄控制匣,雖然驅(qū)動訊號快速地在各顯示點掃瞄而過,但只有電極上晶體管矩陣中被選擇的顯示點得到足以驅(qū)動液晶分子的電壓,使液晶分子軸轉(zhuǎn)向而成“亮”的對比,不被選擇的顯示點自然就是“暗”的對比,也因此避免了顯示功能對液晶電場效應能力的依靠。